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科技“野心”

地方两会正在陆续召开,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擘划了各省级行政区未来一年的发展目标。

经济观察报梳理了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16省(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部分未披露全文),报告显现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地方竞争的重要抓手。

其一:一些政府将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纳入至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中——比如河南省即今年首次纳入目标,已披露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目标的省份,增长目标普遍达到0.1%左右。

其二:大型实验室和大型科学装置纷纷上马,其中一些实验室以省级政府主导,部分省份提出了要统筹省内科研资源建立省级实验室的目标。

其三:作为支撑,地方的“钱袋子”向科研领域开的更大,高端人才招揽计划也层出不穷。此外,地方还在科研体制改革上走得更快。

上述变化也印证了多位科研领域人士的一个判断,即地方政府开始在中国科研投入中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大型实验室建设潮

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出了关于国家实验室的一些最新进展,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怀柔区和海淀区中关村落地了三家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现后,就成为各地方政府突破的重点项目。浙江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在今年16个省(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南、重庆、四川三个省份以一种更务实的方式提出了类似的目标,河南提出要创建“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四川和重庆则提出推动国家实验室基地或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的建设。

从2017年开始,由个别发达省份推动建立的新型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是各省冲击国家实验室的基础。2017年,上海张江实验室成立,安徽省也开始启动量子信息实验室的筹建,此外鹏城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等多所实验室也均在2017-2018年密集成立。

从16省(直辖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这种做法正在得到普及,河南省2022年的目标中提出要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并且要加快建设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省实验室的建设——这三个实验室在2020年挂牌;河北省提出要谋划组建河北省实验室,布局建设一批河北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本就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则要求完成“10大省实验室建设布局”;重庆要推进金凤实验室的建设,并要优化重组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在2021年挂牌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2022年则要推动继续推动天府实验室和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在上述实验室建设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河南省的黄河实验室分别由河南省、水利部共建共管,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牵头建设。

一位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参与者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地方主导的实验室具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即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建设中主要依托强大的财力和在政策、法规上的灵活优势,由地方政府搭台。一方面这些地方有比较强大的财力,另一方面其中一些特区又有政策、法规上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地方立法权来协调解决体制机制里的政策藩篱。政府的搭台和协调对实验室创建和初期顺利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扶上马、送一程”;实验室正常运行后,政府的重心应在宏观管理。

以四川省为例,1月20日四川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天府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征集意见稿)》。这份通知显示,四川省计划为天府实验室建设提供财政、要素、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财政方面包括定额的建设补助,运营经费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补助,以及科研经费投入——省级给予各方向实验室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市级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支持。

在大型实验室外,地方政府对于大型科学装置也投入了广泛关注。16省(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南提出要2022年要建设“中原之光”等大科学装置,北京、重庆等多地则刚在2021年推动了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钱袋子”与人才支持的竞争

无论是大型实验室或者相关科研装置,经费的投入必不可少。

河南省在今年首次将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纳入了主要预期目标中,河南省计划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达到1.96%,2020年河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64%,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居第19位。

河北省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预计增长10%,2022年依然设定了10%的增长目标。安徽省的主要预期目标中也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2022年预计达到2.5%左右,已经超过部分东部沿海省份,2021年则预计为2.34%,安徽省在2020年时已经进入全国10强的行列。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涵盖了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类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更加直接的是各省财政在科技投入上的增加。

浙江省计划2022年省级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增长40%;广西省则要求加大研发奖补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10项以上,突破重大技术70项,转化科技成果750项以上;广东省则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州路径”,计划将三分之一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高端人才的去留往往会影响一个机构某个领域研发力量,因此16省(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地方政府正在人才招揽,特别是两院院士招揽方面,推出更加系统和确切的目标与计划。

北京作为人才聚集的优势地区提出要“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包括“加快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敢闯‘无人区’的领军人才”。

河南省则计划新建20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培育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150人,加强院士后备人选培养。

河北省提出,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央企研究机构全面合作,大力引进一批院士和高端科研团队,集聚一批产业“高精尖缺”人才,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重庆市提出要大力引育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国防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在与传统科研机构竞争人才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成为地方吸引人才的一个方式,在16省(直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部分地区都提及了要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推进重点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改革措施。

地方政府对于科研领域投入的加大不仅与中央层面的整体政策相关,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之策,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四个面向’,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