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阳市花溪板桥艺术村,“兰妈妈多彩衣妆博物馆”邀请了台江县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雯等,讲解施洞盛装,演示盛装的穿着方法,并带来了十余张精美破线绣,现场教授平绣、破线绣等技巧。来自贵阳的30余名刺绣爱好者、专业学生参与活动。
施洞苗族刺绣主要是破线绣。所谓“破线”就是将一根丝线剖为许多股,再用剖开后的更细的线来进行刺绣。绣娘带来的绣片上有些简单的花与叶子,不仅图案精细无比,颜色的渐变效果也让观者啧啧称奇。绣娘介绍,这是将丝线剖为24股的破线绣,属于顶级的手艺。
现场有10余位女同学,是来自贵州民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她们中大多数人从中小学时就开始喜欢上“十字绣”,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也需要学刺绣课,于是专程赶来学习苗族刺绣。“这次来学习的苗绣中最简单的‘平绣’,等水平进步了,再去学破线绣。”她们说。
“兰妈妈多彩衣妆博物馆”负责人兰原介绍,自己的母亲兰泽湘和父亲孙亮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收藏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蜡染和日用品等。1995年,兰原的母亲开始在甲秀楼展示收藏的各种宝贝,后来又搬到青岩,创建了“始祖母贵州民族服饰文化展览馆”。两年前,兰原的母亲患病去世,她生前的愿望是建起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藏的这些宝贝。兰原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在位于花溪的板桥艺术村设立了“兰妈妈多彩衣妆博物馆”,将记录了母亲30多年收藏足迹的3000余件藏品展示出来。
“这些藏品不仅漂亮,而且都是记录了真实历史的、有代表性的、不可复制并且具有研究价值的好东西。”兰原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在民国时期达到艺术高峰,博物馆里的藏品有70% 以上都是民国时期的精品,还有15% 左右产于晚清时期。收藏的这些好东西,经常会有人来参观,也不断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这很让人欣慰。博物馆经常组织免费的讲课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服饰,爱上民族文化。
兰原也坦言,现在贵州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民族服饰文化进行研究,大都是由私人收藏者、学者来讲述自己的见解。“虽然有不小成果,毕竟每个人的看法角度都不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收藏标准、学术标准。”兰原希望贵州能早日形成权威机构,统一整理民族文化服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