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迷信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几年,在各个占卜App、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以“水逆”为代表的占星术语红极一时。
越来越多的彷徨青年加入互联网占卜的行列。“心理学+塔罗牌”火热出炉的配方声称能够“疗愈你,不再有苦恼”。
95后为80后“安排”人生
近日,一名通过某直播平台算命敛财的年轻“大师”落入法网。
2018年上半年,80后李某关注到直播分享风水观点的“大师”高某。大师仅20多岁,但“神通广大”——算命、请符、驱鬼、转运、超度亡灵都不在话下。自觉运势不佳的李某被吸引了。
李某很快对大师敞开心扉,“高大师”对其运势不佳的解释是“有先祖的灵魂跟着”,她通过直播向李某念咒语,并建议其在家中供奉一幅水墨画,以改善风水、调整运势。
要想使这幅画转运有效,必须从大师处购买,一幅画3888.88元。事实上,这幅画在淘宝购买包邮才50元。
3年间,高某还利用直播平台结识了另外3人,并以驱鬼、请符、开天眼等名义,骗取钱财3万余元、5400元、8600元。
高某在落网后承认,她只是模仿别人算命,咒语是自己编的;“转运水墨画”实为网购的印刷品。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占卜的风气在青年群体中不断蔓延。一些火爆的占卜微信公众号粉丝高达数百万。有的年轻人早上睁开眼,要先查看运势、黄历,再安排一天的活动。
看到市场需求旺盛,一些曾经的问卜者也摇身一变,在购买线上课程、读过几本相关书籍后自诩为“大师”,开始“疗愈”他人。
甚至在个别地方,还形成了“学生算、算学生、一起传销卖水晶”的氛围。水晶因被占卜师赋予“转运、通灵、守护”等功效,在一些大学生中需求旺盛,通常与占卜等咨询业务搭配出售。
在一些大四学生的朋友圈,记者发现了“代理价500元降至299元”“周返点15%”等字眼,以及“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先交代理费”等疑似传销的做法。
当询问如何代理水晶时,一名学生代理回复“先交代理费。如果有资源,直接给你升二级代理。否则从三级代理开始做,成为我的下线”。
神婆一年“坑”出一套房
据调查,部分占卜者是心理学在读生或毕业生,有些是广告从业者和编剧。他们从事占卜只是因为“来钱快”。以塔罗占卜为例,解答一个问题收费68元,收入不菲,这还不包括销售“能量水晶”“击退水逆”喷雾,替人“调频、做法、通灵”,以及一对一占卜授课等更高价服务的收入。
一名网友发来的与占卜时的对话截图一名网友发来的与占卜时的对话截图
在占卜师扎堆的同时,知识付费等内容创业潮,催生出越来越多垂直类占卜App和孵化占卜师的民间培训机构。
“门槛低,从业者越来越多……有神婆一年‘坑’出一套房。”从业者于某说,除少数诈骗金额巨大被公安机关“盯上”,其余大部分纠纷少有人管。
——打造完美人设,购买粉丝伪造反馈。
半月谈记者在摸底调查时获得的某高校女生传销水晶的“价目表”半月谈记者在摸底调查时获得的某高校女生传销水晶的“价目表”
占卜师深谙,增强可信度、信任感是诱导问卜者下单的关键因素。为扩大客户覆盖面,占卜师在微博上买粉丝,买微信号,打造影响力。他们大多还熟练混迹于直播平台、贴吧、社交网络评论区,为自己打广告,拓展客户。
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开店”。不少淘宝店铺占卜师单次占卜的月销量可达四五千;微博平台大量占卜师的粉丝在10万、100万以上。
——占卜免费,想化解掏钱莫停。
新一代占卜师的“套路”并不新鲜。“他们通过预测不祥事件引发你的惶恐。当你问‘如何化解’时,就要么卖你灵器,要么给你‘做法’,变相收费。”于某说。
——说好帮我预测未来,给完钱就人间蒸发。
“给我合盘时,出现了前后矛盾的说法。”90后问卜者佟某说。向占卜师指出之后,对方大怒,指责她“心不诚”,然后拉黑她微信,钱也不退了。
不少占卜师在交流中极其擅长使用“话术” 共情,获取对方信任。“让我觉得特别懂我,帮我排解不良情绪。我知道还有人在微信占卜的时候哭出来。”网友南溪说。
还有男性占卜师利用了解问卜者性格弱点之便,微信骚扰问卜者,发荤段子,或约见面。
遇到这些状况时,不具备社会经验的星象青年除了去朋友圈发布“截图”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莫让占卜成为青年成长芜杂之地
“不论是小程序,还是App、直播平台,从事经营性服务必须是合法的市场主体,否则就是违法。”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院副研究员刘志松说。
部分占卜网站、微信链接还安装“后门”程序进行诈骗,或通过微信敛财后跑路,同属于违法行为。
为何违法却无人监管?专家表示,目前各方确实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像直播占卜,不仅视频平台应进行内容审核,网监部门也有监管责任。
比起破财,更可怕的是占卜对青年精神层面的暗示和影响。
“虽然多数青年对占卜还没达到信仰的程度,但在‘亚文化圈’影响下,它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快、影响广。”刘志松说。
尽管占卜起初只为娱乐,但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依赖。“世界观、价值观会发生扭曲,误将人生寄托于星宿,而不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因而放弃奋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表示,一些青年的焦虑、不安无处安放,反映了社会、校园提供的心理服务供给不足。
“我们需要完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提升青年个体的心理自愈能力,同时借助互联网相关监管部门的宣教手段让他们认识到,通过占卜实现学业、命运的反转是不切实际的。占卜无法真正消除焦虑,实干才是破解现实问题的解药。”祝卓宏说。